欢迎访问中国石油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 学生登录
  • 单位登录
  • 主页
  • 单位
    • 发布信息
    • 生源预览
  • 就业信息
    • 学院发布
    • 招聘公告
    • 大型招聘会
    • 招聘宣讲会
    • 全职岗位
    • 实习岗位
  • 就业服务
    • 常用下载
    • 就业政策
    • 就业调查
  • 就业指导
    • 求职案例
    • 文章荐读
    • 就业导刊
  • 生源预览
    • 学校介绍
    • 专业介绍
    • 生源速览
    • 人才搜索
  • 关于我们
    • 中心介绍
    • 组织机构
    • 联系方式
    • 服务指南
  • 校园官网
  1. 首页
  2. 求职案例
  3. 文章
零工作经验难就业?学长教你打造Offer 收割机—叶珺
收藏
浏览:8559次   分享至: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25日16:19

零工作经验难就业?学长教你打造Offer 收割机

叶珺  化学工程学院2013级环境工程  硕士毕业生

就业去向: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本人2016 届化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生,跑过宣讲会,挤过招聘现场,摸过黑,起过早,也赶过西二旗回来的末班地铁,而这些都是远在昌平的我们正面临或即将面临的窘况。毕业后每当想起找工作的这段日子,总有想把这段经历写个总结的念头,却一直被耽搁,正好现在学校组织这次活动,加之自己目前正被公司安排到海外实践,有充分的时间静下心来思考码字。下面从就业经验总结和面试案例分析这两部分与大家分享我的就业经历。

一、个人经验分享

1 打一场有准备的Offer 收割战

机会总给有准备的人,许多人虽然明白这个道理,却很少付诸行动,往往遇到事情紧要关头便是焦头烂额、无计可施,然后降低标准草草了事,再小心翼翼对自己说声,“下次我一定好好准备”,还作暗暗下决心状。

据个人及身边同学的切身体会,关于就业准备这里谈三点感受:

作为一个毕业生,最有说服力的内容当然是我们的学习成绩和课题成果,学生简历上最引人注目的不也就是成绩排名、发了多少文章、是否有SCI 等?

但毕竟不是人人都成绩拔尖、都能发出高品质文章,所以一次实实在在的实习

经历依然可以让你出众。企业都是以盈利为导向,实习经历其实也相当于为企业节省了一笔培训费用、可以让你尽早适应岗位;并且实习还可以让你的简历显得很饱满。

另外,如果有同学想找外企或者国际公司,英语这关是必须要过的。六级考不了500 分一定要争取考个雅思或托福,听力、口语平时需要多锻炼,面试肯定有这个环节。毕竟这些企业的高收入还是很吸引人的。

2 如何制作“产品”说明书 — 简历?

简历是你与面试官的第一次接触,是你自己这个“产品”的说明书,也是你获取就业机会的敲门砖。所以,我们没理由不把简历做好。

每年就业9 月份已经开始,国庆后慢慢进入高峰期。根据我的个人经验,暑假期间,我们就需要使自己的简历成型。我是从7月份开始酝酿,身边同学准备得晚的,往往在来年还在改简历,也反证了我这一看法。

关于简历制作,整体原则是让看的人觉得高大上但又不显得弄虚作假。漂亮的证件照、详细准确的个人信息等都是必要内容,这里不多说。

简历正文部分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类型准备不同的版本,做不同的排版和侧重点。

我找工作的时候比较倾向于市场营销类企业,所以我的科研经历只是简述罗列,重点放在校内外活动、实践经历,描述自己在实践活动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起到了什么作用、收获了什么经验。另外,还有几个个人总结的小技巧:

① 多用数字说话—“完成了95%”就是比“基本完成”更有说服力,不是么?

② 努力把简单的小事说得“高大上”—“统计分析数据,解答客户难题”与“针对客户背景和年龄做统计分析,敏锐洞察客户心理解决各类难题”相比又会如何?不言自明。

③ 在简历的字里行间向HR 传达你是一个有团队精神、积极进取、善于学习的人,比自我评价里对自己“高度肯定”效果要好。

至于简历中语言简练、内容扬长避短、排版清晰、视觉舒服等基本要求,大家更是需要做到极致!最后建议大家多收集身边师兄师姐的简历,他们的简历往往比网上那些模板更适合参考。

3 抓住面试开场五分钟

据说,面试官在跟你交谈的前五分钟基本就在心里决定了你是否有后续机会,社交活动的第一印象也是这么回事。面试时,如何高效利用这五分钟?如何获取面试官对你的好感?面试前五分钟我们能做什么?

面试前五分钟,不外乎是敲门、进场、落座、自我介绍。前面几个细节属于基本礼仪,不多赘述。

自我介绍是无论哪一场面试你都会经历的环节,对于面试官也是例行公事。这种情况如何让人耳目一新?我的做法是针对不同企业类型准备不同形式的自我介绍,因为面对科研单位和营销管理类企业你需要介绍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但主要思路都是轻松诙谐,单面的你可以引得面试官哈哈大笑,立马降低考场严肃氛围;群面的你一鸣惊人!其实,平时在学校,完全可以找几个同学一起模拟面试场景,锻炼自我介绍,检验自己的剧本效果。

4 克服急躁心理,及时总结面试经验

个人感觉第一份Offer 对自己的就业心理影响很大。在不断的网申、来回跑现场投简历之后,终于获得一次面试机会,经过漫长的等待,然后却久久没有音信……这个过程很煎熬,久而久之就容易怀疑自己,是不是自己还不够优秀,要不怎么没有公司要自己?其实不然,找工作它就是个过程,如果企业不筛选你,那么反过来就是你要去筛选企业。所以前期我会投一些比自己期望值低的公司,一是可以多拿面试机会,多刷面试经验;二是可以尽早拿到“一血”,给自己打气,因为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地见面试官和拿着Offer 用挑选公司的态度去面试,这两种状态反馈回来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当然这种做法比较自私,或许有人不屑,但你从“HR 也需要锻炼”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就没那么愧疚了。

另外,每次面试回来,要及时总结反思,其实无论问题大小,只要回答得精彩,都是加分项。而且面试中有许多都是常见问题,比如让你谈谈自己专业或某个行业,在这些老套的问题上答出新意,让面试官眼前一亮,也很容易吸人眼球不是么?我还喜欢有空的时候,在网上找些面试开放题,自己先发挥,再看看网友们怎么答题,结合自身情况,再做修改。这类题目总结多了以后,整理一套有个人特色的答题思路,临场发挥的时候也能多几分底气。

5 关于群面

现在许多公司喜欢给大家整群面,你简历上再怎么描述自己善于表达、逻辑清晰、擅长总结,上了群面,这玩意都能给你暴露无遗。我还见过群面时自我介绍说善于表达的人结巴得满脸通红。

我在群面的时候不喜欢做第一个破冰的人,因为枪打出头鸟;也不喜欢做最后总结的那个,因为言多必失。虽然这些人确实有更多的机会去表现自己,但风险也大。群面中我的角色往往是:大家各抒己见的时候,我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大家想尽一切办法想让自己出众,争论不休的时候,我再把他们的观点稍作整理;当然,还要尽可能给他们的思路查缺补漏;然后又随他们讨论,适当发言,最后积极帮助总结者汇总观点。这种思路,屡试不爽,唯独一次在博天环境铩羽而归,正好那次我的观点被一同学穷追猛打,最后成了众矢之的,不过这种情况也是少数。当然,这只是我的做法,大家还要在群面中多尝试多总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二、个人求职案例回顾与分析

我找工作主要集中在2015 年9 和10 月份,11 月17 号在光大银行终面,从此也基本结束我的面试。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在终面等待的时候同时收到顾问国际的实习通知。虽然找工作时间不是很长,但拿到的Offer 和实习机会并不少,也是从失败中一步步走过来的,接下来我分别给大家说说我的失败与成功。

1 失败案例 — 北建工修复

9 月份的时候,石油大学这边招聘企业还不多,网投的也一直收不到面试通知,久而久之,我就开始反思是不是投的企业太好了?是否该调整一下要求?于是和室友商量去北京建筑大学的招聘会,一拍即合。不过现在我会认为网申没 回应是由于人比较多,筛选需要时间,所以大家遇到这种情况也不必过于担心。

其实到了才知道,想来这分一杯羹的不只我们,其中就有中科院的同学。可见就业形势多么严峻。与北建工修复的第一次接触就在这,招聘会上节奏比较快,大概是3-5 分钟的快速面试:自我介绍、谈谈研究生课题,然后丢下简历就走了。回来后在网上又看到它家招聘信息,再投了一遍,很意外HR 给我回了邮件,说对我有印象,招聘会上看过我的简历,会向相关部门推荐。这里其实也告诉大家,如果有关注的企业,除了跑宣讲会,最好在网上再投一遍,增加被HR 相中的几率。

确实没过几天,我和室友都收到了它家短信通知,这次是领导带着HR 单面。我在前面,什么都聊得好,也聊得开心,可是一谈到专业问题我就卡壳,而且对方就盯着简历上的专业部分逐渐深入与你探讨,越往后越感觉力不从心。室友也半斤八两,出来时满面通红,一口气喝了瓶矿泉水,回来我俩感叹了一路,说给石油大学丢人。这次面试,也让我学乖了。面试官喜欢跟你谈的问题,基本是围绕你的简历,这次聊我的专业,下次可能就是实习经历。所以,我们必须把自己的简历熟悉、吃透,无论HR 指着简历的哪个点去问,我们都要能围绕着它讲一篇精彩的故事。另外,对于找自己专业相关工作的同学,更是要把自己的毕业设计、研究生课题以及专业基础知识抽空再复习、梳理一遍,以免输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事后追悔莫及。

2 失败案例 — 光大银行

去年毕业的时候发现咱们石油大学也有不少人在尝试银行,毕竟就业形势这么严峻,自谋生路也很正常。这里我谈谈关于银行的求职经历,希望能给有这方面想法的同学一点参考。通过了解,目标基本锁定在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有笔试和面试通知的是光大、平安和建行。平安银行是裸考,笔试没过。建行笔试通过,面试的时候已到12 月30 号,面试没去。光大银行算是走遍整个流程,下面给大家回顾一遍。关注银行的同学,平时也可以关注中央财经大学的就业信息网,跑去投个简历相对还算方便。网申时我选的是北分,10 月13 号收到短信让我22 号去中财报告厅现场面试,这时开始在网上看光大银行的各种攻略,最后直接上淘宝买了个大礼包,笔试、面试攻略一应俱全,笔试资料基本看不完,自此如获至宝,每天有空就捧着研读。

10 月22 号下午三点半,中财报告厅,人头攒动,环顾左右,美女居多,具体专业不详,但瞄了一眼她们简历,基本都是本校学生。全国各地光大分行基本到场,分区域面试,当然北分和总部的最多。初面节奏很快,圈圈你的专业、四六级成绩,问问你的特长,气氛轻松,给简历做了标记就给你分类了,个人认为此初面的目的是看看你的颜值以及基本表达能力。因为临别的时候还嘱咐我回去把头发剪短了,当然这也意味着我可能进入二面了。

23 号中午短信通知我29 号九点去人大二面。商业银行就是效率高、节奏快。因为比较重视光大银行,28 号下午去人大踩点,熟悉考场路线,第二天顺利抵达,淡定签到落座,给你贴上号码牌后,五人一组,进入面试,面试官除了有光大的HR 似乎还有第三方人才评估机构。面试过程比较严肃,其中有个北大的哥们在自我介绍后就被撵出去了。面试过程也就是自我介绍以及随机提问,我并没有被问到问题,流程十分简单。至于北大哥们被撵出去也是事出有因,因为光大的HR 在等候室专门给我们讲了穿着和落座礼仪,这哥们估计没听清,偏偏解下西服第一粒扣把第二粒扣上,还戴个大金表!

11 月4 号短信通知我8 号下午两点去北林学研中心笔试。笔试虽然准备了近一个月,但还是底气不足,毕竟专业知识我在短时间内能掌握的有限。机考,分行测、专业知识和英语。行测大家平时都会准备,专业知识有印象的就认真做,能读懂的就根据常识分析,压根读不懂题的就连蒙带猜,英语部分全是阅读理解,题倒不是很难,但文章真的很长,整个笔试的题量也很大,勉强做完。

笔试过后,一度以为自己没戏了,直到12 号短信通知我17 号下午一点半,西单路口西南角光大北分终面,这次印象不是太深刻。同样是五人一组,但这次不同的是进入考场前,五人先抽签,纸条上写了一个问题,进去后自我介绍就对自己抽到的问题做解答。程序走完以后,面试官再提出一个情景问题,让我们按顺序轮流分析,自我感觉分析得不好,遗憾的是因为时间过去得比较久,具体问题已经记不清,不能在这与大家分享。

3 成功案例 — 中化招标/中化节能环保

中化招标算是曾经最期待的公司吧,虽然有机会但最后也没去,所以找工作这事除了实力匹配,还有缘分。

除了关注各学校的就业信息网,我也特别关注各大央企官网的校园招聘。投简历的时候,看到中化节能环保在招人,专业符合,又是石油背景,果断网申。不出意料,和班上两个同学一起在11 月10 号收到短信,通知12 号去面试。初面是群面,我们三被错开安排,这是好事,因为我感觉群面比较容易造成尴尬,这次除了北京各大高校的群英还有几个外地赶来的志士。群面用我自己总结的群面策略,桌上的一圈小伙伴也表现友好,没有找茬,所以一番唇枪舌剑之后,自我感觉还算良好。结果说明我的直觉是对的,通知我19 号去笔试。很开心我们班三个人都参加了这场笔试。大概一百来人,听HR 说这次笔试会留下30 人左右,最终招10 来人。笔试题目倒不是很难,咱们学校的同学应付它都绰绰有余。只是题量不亚于银行考试,两小时有十几页的A3 纸,分行测和英语部分,没人提前交卷。

12 月2 号通知终面,时间是9 号下午两点,一个星期的准备时间。接到通知其实犹豫了要不要去,毕竟当时自己正在全职实习,而且是工作日,又不能跟领导直说请假去面试,编个理由又愧疚。经过一番心理斗争,最终还是决定干完这一票就收手。终面又是一对多,领导以及HR 围着大会议桌坐满了一边,我独自一人一边。刚开始有点类似政审,了解你的基本情况、成长环境等,然后就是众人对你提问。印象深刻的是其中某面试官听我说对市场营销感兴趣,问我读过什么书。其实面试过程中你问我答的形式很严肃不是么,自己完全被动,我有个化被动为主动的经验:类似这种读过什么书的提问,一般后面还会让你谈谈对某书或某观点的理解。针对这种怎么说都不会错的问题,我一般都是先有针对性的礼貌回答对方,然后主动从自己的叙述中找自己比较熟悉的点再做深入发挥,滔滔不绝一段后,面试官一般都不会继续刁难你了,毕竟旁边还有那么多人需要表达对你的“好奇”。

后面中化让我去实习,我婉拒了。一是顾问国际那边基本确定了,当时的工作氛围自己也很喜欢,并没有过分论资排辈,这在央企里比较难得;另外,当时只身一人在北京,也想去海外锻炼,顺便挣点硬通货,那时海外的收入还是很可观的;还有就是当时已经确定了公司要重组合并,公司级别也会提升。所以说,就业也需要缘分。

三 结束语

十分感谢你忍我唠叨至此。对于如何多拿Offer,学长的经验如上所述:尽早准备、学好英语,有时间就去找份实习;简历要精雕细琢,至少要让人觉得你是可塑之才;不同企业,对症下药;面试前多演练,过后及时总结反思,找到适合自己的“套路”!当然,缘分也是找到心仪工作的影响因素之一。

希望我的这些经验总结对你来说多少有点借鉴之处,这也是我写这个总结的目的所在。最后祝福大家心想事成,鹏程万里。


  • 上一篇:我的求职路—郭聪
  • 下一篇:你的坚持,终将美好—母健玮

点击、扫描开如下载APP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就业指导中心
学校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 邮编:102200
办公地点:学生活动中心306室
用人单位服务电话:010-89733499
用人单位招聘咨询qq号:3424478461
用人单位招聘邮箱: cupjiuye@qq.com
学生咨询与服务电话:010-89731016
学生咨询与服务邮箱: job89731016@163.com




Copyright ©中国石油大学 推荐使用浏览器极速模式、谷歌浏览器,分辨率1280*768以上访问以获取最佳浏览效果  技术支持:才立方就业
  • 中国石油
  • 中国石化
  • 中国海油
  • 延长石油